人生就好像是一场看过的老电影:当你偶尔眨眼或忆起时,故事就会从头到尾很清楚地回放一遍。我的老父亲,一名18年军龄的人民解放军,航空军校毕业,转业退伍返乡工作,一生汗水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事业。
1979年,39岁的父亲退伍转业携同我们全家人来到粤西十分偏僻的一个乡村公社。我对父亲的浓厚感情从部队看见父亲的军人风姿开始,以及这个童年的乡村公社发生的孩提故事。
当我嚎嚎大哭,看见父亲对我扮鬼脸的慈祥,烦恼瞬间云开雾散;父亲和我同睡一张床,耳边回荡着收音机《刘三姐》动听的旋律;父亲每次县城回来都会带上好吃的苹果、香蕉和面包;父亲也带我去县城见世面,让我脑洞大开;父亲为家里增添了小兔、 小鸡、小猫、鸽子、小狗以及小猪,让家变成了成群结队的“动物园”;父亲为我买了许多课外书、玩具和至今在老家抽屉里珍藏的一对飞碟;公社有个大礼堂,我看过父亲在上面作工作报告;礼堂偶尔也播放电影,父亲会带我进去开开心心看电影……
1984年,父亲因工作调动全家搬迁。我们依依不舍地卖猪卖鸡,把没有卖完的鸽子装在大笼子里,坐上颠簸的大货车,摇摇晃晃离开了童年的乐土。数年后青年的我故地重游,竟然感觉曾经生活的故乡一树一木,一砖一瓦是多么的微小,当年陡峭的半山阶梯如今几步就可以跨完,感觉童年生活在小人国里。
人由懵懂的小孩变成了要依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大人,每个人的轨迹何曾不相似?39年后,即2018年春节前后,是父亲人生健康的转折点。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老人身边,母亲遇到突发情况惊慌失措:父亲病情被延误了一整天,从脑梗到脑出血几度入院抢救治疗,开始了父亲人生健康的急速下坡路。
出事前数月大寒节气,爸爸电话里头说身体不舒。远在异乡的我说:去医院看看吧!我说也是白说,我知道他是听不进去的,爸爸骨子里就反对去医院,数十年来从未主动去医院看病和公费疗养过。
父亲从卧床不起到插尿管、喂饭、洗澡、上卫生间,很多事情都要家人包办。他见不到家人的时候会大吼大叫,我们知道他是在求救家人,在求一份心灵的慰藉。爸爸住院不止三次,ICU也去了一次。在病房里他是最闹心的,医生说这病也就这样了。我清楚他是医院住怕了,那就领药出院,家里调理。除了西药、中成药,我们还为父亲寻求民间中药的秘方。父亲每天的药丸子、冲剂满满的几瓶盖。妈妈说,药可以当饭吃了。
我内心很愧疚,总想着等手头宽裕的时候,陪父母亲去旅游。我忽略了父亲近八十岁的高龄,为什么不在父亲身体正常的时候,陪他去军营里走一走,追忆一下美好的时光……光想不做,光说不练,这是天底下多少凡夫俗子的通病啊!
父亲从不能拿筷子到独立盛饭夹菜,从胡言乱语到简单的与人正常交流,从不会抓笔到准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从不会简单的算术题到基本的正确口算……一晃就是一年,父亲能吃能动也能说,我看到了父亲明显的进步!
父亲在乡下养病,大部分时间母亲在照料。远在异乡的我脑里最怕两件事情:一是做恶梦。梦见父亲飘飘渺渺,魂不附体。一是怕妈妈来电。每次看见妈妈打来的电话号码,内心就心惊胆跳,担心父亲是否遭遇不测。
我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如今父亲变成了一个老小孩,我重新学会了与父亲身体的亲密接触:牵手、拥抱、刮胡子、剪指甲、理头发、洗澡……我学会了与父亲一起做适当的运动,为父亲唱歌、播放音乐,和父亲说说心里话……孔夫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知道,人生最后的归宿都归于尘土,一切都是时间问题,谁都不例外!
我很纠结这个未来不得不会发生的结局。我在设想自己是像孩提时的无助痛哭,还是想好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悲伤呢……像我这个知天命的“孩子”,我该如何不去掩饰的,真实的表达我对父母的这份珍惜和爱恋呢?
庄心妍《以后的以后》,唱出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我很欣赏这美妙的旋律,我觉得它如果由小爱转变成大爱,可以演绎人间亲情,那该多好啊!柔肠百转绕损折,流水东去不复回。于是,父母版的《以后的以后》诞生了,我把歌词全面修改如下,权作我对父母双亲的一份爱恋和感恩吧!谨以此文保佑我父母双亲长命百岁,颐养天年。祈祷全天下父母亲健康长寿,安享天伦之乐!
风决定要走
云怎么挽留
曾经孩提天真活泼的手
时光如流水
一去不回头
我还想回到过去
过去的路口
叶子随风走
树只好放手
儿女大了总要离家远走
是讨债缘浅
留一生遗憾
还是还债缘深
一辈子不够
离开家以后
亲爱的一生相守
相濡以沫彼此宽容天长地久
以后的以后
我成别人的某某
若是回家再见
莫名鼻酸难受
离开家以后
一个人四处奋斗
在某时某地交上三两个朋友
以后的以后
我牵着别人的手
离别时候再见
双眼盈眶泪往下流
我已经长大
你也该放手
只是磕磕绊绊让你担忧
曾经的不孝
留一生遗憾
羊跪乳鸦反哺
一辈子不够
没有我以后
多给自己点问候
人生暮年相互搀扶彼此牵手
以后的以后
我一样跟着你走
若是时光再现
让我蓦然回首
没有你以后
昨日足迹逗留
在某时某地想起家人担忧
以后的以后
怀念你喋喋不休
若是还有来生
一定祈祷早日邂逅
若是还有来生
一定祈祷早日邂逅
文章节选于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的《长寿八宝嘱》。作者是广州资深媒体人张正楷,作家,健康版编辑/记者,高级长寿研究员,高级长寿分析师,曾任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医养生有深入的见解与研究,作品有《何处买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