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小时候俺最喜欢看的电影莫过于“渡江侦察记”“三进山城”“奇袭”了。大了一点,从小说《林海雪原》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侦察兵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俺的心中。到了70年代,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主演的《侦察兵》讲述了侦察参谋郭锐,化装成敌作战处长,骗取敌炮团长信任,拿到敌炮团火力配备图,随后虎口拔牙,抓住了敌搜索队长和敌作战处长获取了准确的情报,配合大部队全歼丰城之敌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侦察兵翻山越岭、穿越时空;一会化装成敌军、一会扮演成平民百姓;冲过万道险阻,渗透到敌人的心脏,捕捉俘虏、获取情报,简直就是神兵天降。“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孤胆英雄"李玉亭、“战斗英雄"陈绍光、于庆阳……侦察兵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俺敬佩侦察兵的胆略;俺佩服侦察兵的技能;俺更敬爱侦察兵的赤胆忠心;俺被老一辈侦察兵的精神风貌而折服;更为新时代的侦察兵所展示的英姿而骄傲;更有幸的是,俺也有过一段侦察兵的阅历。 “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是六十年代末期全国上下喊得最多最响的口号。珍宝岛刚打完仗,中苏关系仍然处在僵化状态,苏军人侵者吃了败仗哪能善罢甘休,边境斗争虎视耽眈,国内全民皆兵搞备战。 1970年的3月,俺随同学校学生一起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道路,正在辽宁盘锦的大地上,育苗插秧,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年 11月,冬季征兵开始了,俺义无反顾报名参了军。非常巧合的是俺被分配的连队,正是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英雄侦察连。羡慕侦察兵,这回,咱当上了侦察兵,可不能逊色呀!俺一当就当了15年的侦察兵。期间,当过战士、通信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侦察参谋、侦察教员,使俺对侦察兵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体验、更深刻的理解, 弹指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前夕,侦察连的近百名老战友重登珍宝岛,令人心情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之下,俺动笔写下了十万余字反映英雄事迹和英雄连队的纪实文章。 微信时代公众平台,又为俺提供了交流与分享的条件,回忆对退体的人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动笔写点东西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还能通过微信传播宣传正能量,好处多多,利已利民。有一个老侦察兵,俺的一位老连长,一首长长的侦察兵诗歌:一句最简单的提示,使俺萌生了要写一部侦察兵故事的念头, 138师(原133师)侦察连,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功臣连队,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屡建功勋。在和平年代,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又参加了珍宝岛和老山自卫反击战,两次参战,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是全军闻名的“双大功连”。 英雄连队哺育了俺们的成长进步;英雄连队磨炼了俺们的动强意志;英雄连队培育了俺们的奋斗精神;英雄连队铸造了俺们的赤胆军魂。 提起侦察兵,许多的人是既熟悉又陌生,只是知道侦察兵厉害神武,但对侦察兵的了解,特别是侦察兵功力是如何形成的,还属于陌生。俺要写的“英雄的连队英雄的侦察兵”,就是一本以英雄人物与英雄精神为主旨;以一个英雄的侦察分队为主线;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讲述侦察兵的训练生活、对抗演习、执行战备任务、完成国防施工、边防巡逻执勤以及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的渗人敌后侦察敌情、捕捉俘虏,为首长指挥提供重要情报,保证战役与每次战斗胜利的故事。 俺近出了搜集资料、采访编写、整理编辑等很有兴趣、很充实的写作之路。 采编中,战友们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冯久喜、邱东瑞、智守元陈培忠、刘希荣、张国良、王玉民、陈绍华及夫人潘荣娅、陈绍光的女儿陈淑梅、由河业、赵家昌、王龙川、王传伟、于文龙、陈洪东、王威、潘自卫、杨双、邹玉波、羊春红、李凤歧、孙会明等提供了许多真实的资料;参阅了李占元所著的《难忘的岁月》;马永葆、陈长荣所著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纪实》:连史等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对“军人后代”主编赵凯军,编辑发布的有声版(全套)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编辑李风岐每篇文稿的编辑审核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英雄的侦察兵》最初以故事在“军人后代”微信平台每周二集连载,共计连载九章92节20万字。连载后,听取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响与意见,不断加以充实完善,现编辑印刷成书,算作一个老兵留给后代的精神食粮吧!希望能成为你喜欢的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