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前后时间
角色即人,人就是角色。 角色前后时间,是人所处的时间范围。 前,是时间已经流失了,是现在以前的时期是过去;后,是时间流失到此时的时期,是过去的停顿又是时间的开始,是现在。 简洁地说:前是过去,后是现在。 人类只有过去的时间里的努力,和现在时间里的努力,根本不存在未来时间里的努力。因为过去是客观的,现在是客观的,唯有未来是主观的,所以追随着未来,也就是追逐着主观,是不切实际是种空想、幻觉、唯心观念。 生活中有人确有未来,后人看到前人的经历,也预测着自己也会有同类相似的经历,就产生了有未来的思想,一旦思想成真,那些曾经的未来的空想、幻觉、唯心观念实现,认为有未来是一种正常的前景。这样,人人传说,个个兴奋,就陷落把主观偶然性当作客观必然性的吊诡里,习以为常,也就心安理得,不去深究客观真理。说未来,不是否定未来,是从时间层面上说未来。 未来是可能存在的,是对自己理想追求希望实现的未来,但不是主观愿望能到来,这是种规律,是藏在时间秘密里的规律。这种对时间企求的未来,根本不存在,除了是主观愿望,更主要是脱离客观现实。例如外国有个孩子充满激情地说:我要成为未来的总统。他可能实现主观愿望,也可能落空在客观现实中。除了有各种条件的约束之外,如外貌、口才、学历、人脉、财富等更重要能不能活到参选总统的日子。人类生活在过去和现在的客观时间中,有人只活了一岁上下,也有人活到了一百岁左右,大多数人活在两者之间。显然许多不确定性,往往支持客观的现在,绝不可能让主观的未来得到支持,因为主观是种愿望,不现实不实际容易失控让人失望。对时间未来的期盼,大多是主观愿望,落空者大于落地者。 只有过去和现在,没有未来,是不是让人产生悲观了?不,理解错了! 悲观者,恰恰是生活在主观的未来观念里的角色即人。他不重视过去,不珍惜现在,把自己搁置在遥远的主观的未来之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就是未来的同义词,等到醒悟“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已到白发之年。用古人有智慧的话说:时不待人,机不再来。老百姓俗语则:过了这个村,没了这家店。 生命理论认为个人寿命的时间应该在百岁以上;辩证观念则说没有绝对百年之说,说人能活到百岁,是种主观的未来愿望;现实中人只活在过去和现在客观时间之中,未来不知道;未来是主观想象,是种愿望。谁不信,谁就认真地想一想:有个老人刚刚和熟人还在聊天,转身时突然倒地而亡;朋友孩子一分钟前还在打篮球,片刻昏迷不醒而猝死。例子举得很悲伤,但谁不知不是生活里常常意外发生的故事?唯有用极端事件证实客观与主观两者关系,才能让人警醒:时间的未来是不知道的,是主观愿望,而时间的过去和现在是知道的,是客观存在的。 谁掌握并利用了时间过去和时间现在,谁就拥有自己的人生美好未来,而不是主观意义上的时间未来。虽说人生美好的未来积蓄在时间里的未来之中,但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未来,也不是那种主观意识里的未来。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一个是主观等待时间的未来到来,另一个不是等待而是努力于过去和现在,不企求未来的恩赐而是索求。一个看来有未来,其实主观意义上根本不存在;另一个明白有未来,其客观上不追求主观的未来,而是客观面对过去和现在,握住了时间之秘,成就于未来。
依附态度,体会时间; 比如钢刀,越磨越小; 假如卷纸,越用越少; 犹如贤妻,越赏越甜; 恰如待家,越坐越呆; 譬如候车,越等越慢; 宛如飞船,越升越快; 有如酒酿,越藏越酸; 正如身体,越活越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