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陆中国现代出版社!
zgxdcbs@126.com   1876289693@qq.com 00852-69338402
最新资讯
中国现代出版社美国分社:《Th...
中国现代出版社:《史实中的中共...
中国现代出版社:《莲蓬村志》
中国现代出版社美国分社:《夏日...
中国现代出版社:《自我行动力》
中国现代出版社美国分社:《语言...
中国现代出版社:《微尘》
中国现代出版社:《我的人性、灵...
相关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精彩书评 >

写在出版之前《抹不去的记忆》自序

来源:中国现代出版社   作者:现代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4-10-17

自 序


被称作不适宜人类生息、苦甲天下、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定陇交界的大营梁山麓下,是我的故乡。 

在这片山高、地陡、贫瘠的黄土地上,我犹如躺在一位家境贫苦、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母亲怀中,是她用有限的乳汁将我奶大,自小教会我如何勤俭度日;是她一次次催促我,长大了就别窝在这大山深处,去外边的大千世界看看沧桑、经经风雨;是她见我像苍蝇碰壁每每落魄而归,仍毫无二致地将我搂抱起来;是她看到我苦苦求索的大学校门已紧紧关闭,就暗暗给我送来知心的伴侣和一对儿女;是她闻知学校的大门已向劳动者敞开,便迅即将我俩送进培训师资的学府和校门……

可见,我故里的生态环境是恶劣的,生于斯,长于斯,注定了命途的多舛与周折。然而,娘多丑,儿不嫌,我永远深切地眷恋着故土。

可见,我故里的自然资源是匮乏的,根在此,源在此,决定了生存的艰辛与不易。可是,咬着牙,淬火了,我永远感激赐予锤炼课堂的故园。

可见,我故里的经济条件是落后的,父在这,母在这,天定了终身的粗茶与淡饭。但是,天长了,地久了,我永远钦仰那超前就有科学养生理念的故乡……

因此,在《抹不去的记忆》中,我不惜文字的累赘,记述本乡本土的那些贫穷、困厄,荒年、饥馑,落后、无知等等,就是为了显见那段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与命运史。

既然这“记忆”是“抹不去的”,就必定是时光不可磨损、深深镌刻在心底的人或事。它虽体现的是个人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却又无法避免地折射到那段历史的背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存在于世上,必须融入社会的团体中,这就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

跳出祖上安下的“农门”,跨入高等学府的校门,迈进人民政府的大门,摇身一变,我从当年的普通农民成为脱产干部。按我的恩师吕金铭先生的见地,我应从事专业,可身不由己地从了政。那是毛泽东时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干群关系密切,腐败现象极少。在政界干事,觉得脚一直踏在泥土上,身一直置在群众中,心一直扑在服务上。并不像人们不齿的那样:“自古官场无是非”,“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官报私仇”,“卖官鬻爵”,“为官必贪”等等。

历史总是在起伏中向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和视角似乎逐步转向了向钱看,金钱成为社会的万能,是权衡一切的标尺,使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散发出铜臭味。当然,官场并非世外桃园,更不是一块净土,有时倒是污染严重的臭水坑。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以权谋私、以势压人等等的腐败,就滋生蔓延在这里。在我不大的公干中, 虽只能望洋兴叹,却不愿默默承受。因为在是与非的问题上,不能心存私念,也不能和光同尘。

有人说,每个人都承载着一部历史。我以为,这部历史还是有薄厚轻重之分的。像我这样出身平民、处世平常、才能平庸、事业平平、一生平凡的人,只能汇合一个普通百姓、普通党员、普通干部所具有的单薄而简约的生活碎片。既没有高层社会罕为人知的传闻,又缺乏名流雅士不见经传的趣事。在如今不少人连经典名著、名人佳作都不愿博览的情境下,何况是碌碌者对区区往事的记忆小作呢!不过,社会下层的角角落落,有时却藏匿了高处不易见到的东西。因此,我把它还是当作小人物的过往记载下来。至于有没有人会去过目,那就只好看缘分和造化了。

年轻时就没有膨胀的欲求。说没有一点儿名利思想,那也不真。说把它看得很重,那也不实。年已古稀,更把有些东西看得很淡、放得下了。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有底线的,逾越了,就是失了规矩。我这回写《抹不去的记忆》,目的有三:

一是自己出身寒微,祖上没有识字人,就没留下族谱。祖籍在哪?何时何故迁徙而来?一概不知,甚或连曾祖一代的名讳都说不上。只有每年清明节上坟时,爷爷才会指着坟头最大、排序最高、被荒草覆盖得严严实实的坟茔说,那两个是曾祖父、曾祖母的,那两个是高祖父、高祖母的。我这一代人,是靠毛主席和共产党才有今天的,才破天荒受到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公务员,必须给儿孙们留下一些应当知晓的事,有个交代。

二是当我干干净净、坦坦荡荡离开定西报社前,只因生性耿直,不愿拐弯,当着领导的面说了该说的话,尽了应尽的责,把已答应好的有岗有位的去处打了个水漂。这对我来说,也无所谓。用没有担当的话说,这是卸了担子,少了操心,工资照拿,级别尚在,有何不好?用负责任的话讲,这是向组织交底,以防后患,出于公心,无欲无求,何悔之有?不过,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是根据事情的表象而不是实质来判断是非,知其根底的人并不多。我必须告诉原委,对世人有个说明。

三是出于对党多年栽培的感恩和对人民一直供养的感激,我担任了第二轮《陇西县志》(1986-2005)的副主编。本来,修志是一项高尚而又严肃的工作。初始,由于编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编修工作人心齐,劲头足,进度快,成效好。随着时间的无限延长,人员的频繁变动,修志的环境慢慢发生了变化,没了和合的圈子。尤其是在修志的扫尾阶段,即市上组织的评审会全面通过评审稿的收官期,先是安如泰山,继而突发变局。基于此,使2015年出版的《陇西县志》(1986-2005)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现代修志,都是政府作为,与编辑人员的责任不是太大。按正常的处事态度,得过且过就行了。可我不成,爱认死理,好较个真。不是怕书上有名,被人笑骂,而是怕贻误“信史”,亏待良心,天理不容!因此,我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世人和下轮修志者。倘若能拾遗补漏,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事。

既然是个人忘不掉、抹不去的一段记忆,并且有所寄托和企盼,那它必然是曾经的真实。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又会触碰到个别人过敏的神经与爱要的面子。倘若害怕得罪人,别人就不怕得罪你。我只希望,如果都能换位思考问题,都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柄,都能自持、自重、自省,雾霾总会散去。当然,“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鲁迅语)

编辑:现代出版社 【打印】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9 中国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香港新界沙头角麻雀岭116号1楼D室

香港总社电话:00852-69338402 业务QQ:1876289693

内地咨询电话:13715015055(深圳)微信同号

电子邮箱:zgxdcbs@126.com   18762896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