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感谢互联网,感谢腾讯。要不是有互联网和腾讯发明的微信,这本书是不可能这样快写完的。 我写此书,因为卢宇光远在几千里外的莫斯科,再加上有疫情,彼此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微信电话进行采访。 至今我还没有走出过国门,我却写了好几本涉及国外内容的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一个中国潜艇艇长在也门》,还有这本《卢宇光传》。前面四本书的主人公,我都是在国内采访的,只有这位卢宇光,书写完了,我连面还没见着。当然,我说的是直接见面。在电视上,在网络视频上,早就见过他了。 其他几本书中的主人公,活动范围都比较小,不需要我花太多的时间去查阅地图。写卢宇光就不一样了,他作为记者,到处跑,一会儿车臣,一会儿阿富汗,一会儿伊拉克,一会格鲁吉亚,一会儿乌克兰,一会儿叙利亚……为了弄清楚他去的那些地方,我专门找来一本《世界地图册》,在上面寻找他的行踪。写此书,等于又学了一回世界地理。 通过采访,特别是通过对卢宇光的老战友、老朋友的采访,可以说我已经比较了解卢宇光了。只是不能把他所有的故事全都写进书中,因为有些内容属于个人隐私,他不希望公布于众,我当然要尊重他的意见。 我认为这很正常。写人物传记,也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让主人公“裸奔”。和所有人一样,卢宇光也有缺点,有的我写了,有的没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这也很正常。 卢宇光就是一个记者,又不是“人生楷模”、“道德模范”。其实有些所谓的“人生楷模”、“道德模范”都是被媒体刻意“包装”出来的,根本经不起推敲,因此才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具体例子就不说了,免得被人说我给模范人物抹黑。 卢宇光的长处是有职业精神,善交朋友,待人诚恳,重情重义。当然他也有他的“短板”,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对数字没有太多概念的人。我在写他这本传记的时候发现,确实如此。他写了很多文章,拍了很多视频,也有别人写他的文章,里面很多与数字有关系的内容,出入较大。比如年月日,比如公里数,比如伤亡数,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细节,也有误差。他的文章可能都是急就章,访谈节目又来不及查原始资料,只能凭记忆去侃。一个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口误在所难免,细节,错位也在所难免。好在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可以在网上查到,至于他个人的事情,就要靠他反复回忆,或者去查原始记录了。我不敢说这本书中所有的时间和数据都是准确的,但都是经过我认真核实的。误差要比那些文章和视频会小一些。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很多老朋友和新结识的朋友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如原海军出版社总编辑林道远、《人民海军》报原社长江卫阳、原海军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于广琳,以及卢宇光的老领导、老战友刘绍文、孙培中、宋兰珠、才大庆、王豹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特别是于广琳、宋兰珠对书稿做了大量的内容核实和文字校对工作,为本书增色不少。非常感谢! 2022年10月10日于北京丰台万年花城 因作者李忠效身体不适,卢宇光的老班长于广琳接受委托,在本次出版前,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订,以飨读者。 2024年12月16日于天津滨海新区丽水和畅园 
|